正常人在天氣炎熱﹑進食熱飲或運動過後﹐都會有少量汗液排除體外。通過出汗﹐人體可以散發熱量﹐及時將體內的代謝廢物排出體外,並可以有效地解除疲勞﹐恢復體力,可見出汗本來對人體百益而無害﹐但Mr. Lim卻被“盜汗”病“痴痴纏”了一年多。他每晚入睡後﹐渾身上下都會大量出汗﹐有時甚至濕透衣被。但醒後出汗則自然停止。西醫診斷其病為“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勸其經常服用維他命丸等藥。
接診時﹐Mr. Lim仍每晚盜汗﹐睡則汗出﹐醒則汗止﹐伴有心煩失眠﹑健忘多夢﹑頭暈耳鳴﹑神疲乏力﹑午後潮熱﹑夜熱早涼﹑顴紅咽乾﹑形體消瘦﹑腰膝痠軟﹑夢遺滑精﹑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弦細數。診斷其病屬陰虛內熱﹐虛弱內蒸所致。治以滋陰降火﹐斂液止汗之法。
藥用﹕當歸10g﹑黃柏10g﹑黃連10g﹑生地15g﹑熟地15g﹑黃芪15g﹑浮小麥15g﹑煅 龍牡(先煎)各20g﹑麻黃根15g﹑知母10g﹑地骨皮10g﹑龜板(先煎)15g﹑鱉甲(先煎)15g﹑淮山10g﹑丹皮10g。清水煎煮﹐每日一劑。
食用﹕鱉肉(或瘦肉)150g﹑浮小麥30g﹑黃芪15g﹑糯稻根10g﹑龜板10g﹑麥冬10g﹑淮山10g﹑芡實10g﹑蓮子10g﹑生地10g﹑黑豆10g﹑炒棗仁15g﹑紅棗10枚﹐炖湯食用﹐每日一劑。連用五劑後﹐夜晚出汗減少﹐餘症悉減。繼服五日﹐盜汗除﹐身體無明顯不適。囑其繼食上述炖湯一週﹐以調理善後﹐防止復發。
“自汗多屬陽虛﹐盜汗多屬陰虛”﹐也就是說白天經常出汗者﹐多半是因陽氣虛弱﹐不能固攝陰液所致﹔夜晚入睡出汗者﹐多半是因陰虛內熱﹐迫液外泄所致。本篇主要討論盜汗的辨証治療。一般認為﹐素體陰虧﹑失血亡精﹑肺癆久咳﹑耗傷陰血以及勞心過度﹐心陰暗耗等原因﹐都可引起盜汗。
臨床上﹐盜汗以肝腎陰虛﹐肺腎陰虧者較為多見﹐但也可見到心血不足者。如王先生﹐卅五歲﹐未婚﹐某公司會計師。王氏整日忙於處理複雜的賬務﹐有時甚至連晚上做夢時都還在做賬﹐由於用腦過度﹐患上“神經衰弱症”﹐夜晚睡眠不佳已有三年多了。
半年前﹐王氏拍拖七年的女朋友又因病不幸去世﹐更使他雪上加霜﹐大為傷感﹐經常徹夜難眠﹐久而久之﹐便患上“盜汗”。每晚睡則汗出不止﹐尤以頭面及頸部為甚﹐醒後則汗止﹐伴有心悸氣短﹑頭暈心煩﹑多夢易驚﹑面色萎黃﹑神疲乏力﹑記憶力減退﹑容易緊張等症﹐舌淡苔薄﹐脈虛弱。证屬勞心過度﹐思慮傷神﹐心陰暗耗﹐心血不足﹐神失所養﹐心液外泄所致。治以補血養心﹐斂液止汗之法。
食用﹕百合30g﹑銀耳6g﹑茯苓10g﹑連子30g﹑紅棗10枚﹑黑豆15g﹑龍眼肉15g﹑浮小麥15g﹑北芪10g﹑炒棗仁15g﹑柏子仁10g﹑黨參10g﹑甘草5g﹑遠志通5g﹑靈芝3g﹑當歸10g﹑冰糖(或蜂蜜)適量。諸藥洗淨﹐後九味包入布袋﹐同前七味一起放入砂鍋內﹐加水適量﹐大火煮滾後﹐小火慢煮1~2小時(連子﹑百合等爛熟即可)後﹐棄布袋﹐藥汁及前七味藥材同倒入碗內﹐加冰糖(或蜜蜂)適量﹐分2次飲湯食連子﹑紅棗等﹐每日一劑。連食十六天後﹐王先生睡眠正常﹐夜晚不再有盜汗出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