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妇科实录
 


 妇科治疗录 | 子宫肌瘤(1) | 子宫肌瘤(2) | 月经过多 | 痛经 | 月经紊乱 |
|
产后腹痛 | 阴蝨瘙癢 | 经量过少 | 经期錯后 | 经血倒流 | 经期发热 | 乳汁自溢 |
|
产后发热 | 产后缺乳 | 产后关节痛 | 产后惡露不止 | 更年期综合症 | 白帶量多 |
|
懷孕全身浮腫 | 月經失调 |
子宮下垂 | 崩漏 | 閉經乳脹帶多 | 不孕腰痠帶稀 |
|
害喜嘔吐 | 經前腹脹頭暈 | 慣性流產 | 流產先兆 |
 
<<更多....>>

子宫肌瘤治疗录(1)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統中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多發生於卅歲~五十歲的中年女性。據統計,在卅歲以上的婦女中,子宮肌瘤的發病率甚至可高達卅個巴仙。子宮肌瘤為一種實質性的球形腫物,常常可突出於子宮表面,因此,部份患者常常可在 下腹正中或稍微偏左、偏右的地方摸到質地中等的腫塊。因其病理成份主要為子宫平滑肌纖維細胞及少量的結締組織,因此西醫又稱之為“子宫肌纖維瘤”,俗稱“火瘤”。子宮肌瘤可為單發,也可為多發。一般來說總數在十個之内,但據文獻記載:也可多達數百個之多。肌瘤的大小不,小者可在一厘米之内,大者可重達數十公斤。到目前為止,本病的發病原因還不十分清楚。一般認為,其發病與患者體内雌激素的水平過高或者雌激素的長期刺激有關。奉病依其發病部位的不同,可分為壁間肌瘤、黏膜下肌瘤和漿膜下肌瘤等三種類型。通常,子宫肌瘤多為良性病變,但也有發生惡變的可能性.尤其是四十歲~五十歲之上的婦女(特别是在绝經之後發生者),有相當一部份患者,可發生惡變。因此,本病患者應盡早請有經驗的醫生檢查治療,千萬不可掉以輕心。子宮肌瘤的主要臨床表現為:經期延長或者周期縮短,月經量多或者陰道不規則出血。腫瘤過大者,患者還可在下腹正中或者稍偏的地方摸到質地較硬,表面高低不平的腫塊,尤其是在早晨空腹時,腫物更為明顯。另外,經常腹痛、痛經、月經不調,腰酸背痛,尿頻或者排尿困難,尿潴留,大便困難,以及白帶過多,甚至有血性或者膿性白帶的中年女性,也應盡早請醫生檢查,以排除發生子宮肌瘤的可能性。女性不孕大約有三十巴仙屬子宮肌瘤所致,因此,久婚不孕者,也應排除子宮肌瘤的可能性。關於本病的治療,因其比較復雜,筆者將另設專篇予以介紹。

>(返回实例) >(子宫瘤草药,健康食品推荐) >(本页目录)

子宫肌瘤治疗录(2)

子宮肌瘤是一種常見的婦科良性腫瘤。多發生於30-50歲的中年婦女,尤以未曾生育者較為多見。關於奉病的治療,一般來說,中西醫多主張手術切除,特别是對腫瘤過大(超過妊娠三個月大)、生長迅速(疑有惡變)、對周圍組織器官有明顯壓迫症狀,伴見嚴重貧血、嚴重感染以及大出血等嚴重并發症者,更應盡快請專科醫生手術治療。必要時還可考慮將子宮全部切除,“以絕後患”。另外,對於肌瘤生於子宮粘膜下層者,也應考慮手術治療。但是,對於肌瘤較小,生長緩慢,無嚴重合并症或者無明顯不適者,以及年龄較輕,還想繼續生育;绝經後婦女,肌瘤已停止生長者,則可考慮藥物治療。另外子宮肌瘤摘除術後,為了防止其復發,也應考慮適當服藥一段時間。

>(返回实例) >(子宫瘤草药,健康食品推荐) >(本页目录)

月经过多治疗录
月經過多患者,除經血量多外,時常伴有頭暈耳嗚、心煩失眠、口乾口渴、少氣懒言、腰膝酸軟、手足心熱等症。中醫認為,本病多因血熱妄行,氣虚失攝,肝腎陰虚等原因所致。因此,治療本病時,唯有辨證準確、用藥得當,才可提高療效。血熱妄行:經血量多,血色暗紅,夾有血塊,唇乾口燥,面紅心煩,腹脹便秘,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脈象滑數。治宜清熱養陰,涼血止血。
方用:老蓮藕半斤、天冬10g、早蓮草6g、艾葉3g、白茅根15g、小薊6g、側柏葉6g、豬瘦肉或鴨肉半斤。炖湯食用,每日一劑,連吃三 ~五天。
氣血虧虚:月經過多,行經時間延長,血色淡紅,腹脹納差,失眠多夢,倦怠乏力,心悸氣短,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脈細無力。治宜補氣攝血,健脾養心。
方宜:烏鷄或老母鷄一只、艾葉10g、益母草10g、當歸10g、北芪30g、田七片2g、蓮子10g、川芎6g、龍眼10g、炒棗仁15g、木耳10g、紅棗15枚炖湯食用,每日一劑。經前一周開始,連食十天 ~十五天。
肝腎陰虚:月經過多,血色深紅,腰膝酸軟,眩暈耳嗚,五心煩熱,午後低熱,失眠盜汗,口乾尿赤,舌紅少苔,脈細滑數。治宜滋補肝腎,養血止血。
方宜:豬皮300g、紅棗20枚、生地15g、淮山10g、旱蓮草10g、白茅根15g、淡菜30g、石斛10g、枸杞15g。諸藥加水煮兩次,提取藥汁約1000g,加入豬皮、紅棗、淡菜,小火慢炖三 ~四小時至湯稠黏。每日一劑,經前一周開始食用,連吃七~十天。

>(返回实例) >(月经过多草药,健康食品推荐) >(本页目录)

痛经治疗录
痛經是指女子在月經來潮期間, 或經期前後,發作腹痛、腰痛的一種病症。無明顯原因而發病者,稱為原發性痛經;繼發於腫瘤、盆腔炎或其他疾病之後者,稱為繼發性痛經。本篇主要討論原發性痛經。痛經的主要臨床表現為:經血來潮時下腹及腰部疼痛,甚者疼痛劇烈,伴有惡心嘔吐,頭痛頭暈,手足冰冷,面色蒼白,腹脹便秘,煩躁失眠,甚或暈厥,大汗淋漓等症。輕者持續敷小時至一~二天,重者則貫徹經期始末,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學習。痛經通常可分為氣滯血瘀,寒凝瘀阻,氣血虧虚等三種症型。氣滞血瘀:行經時小腹劇痛,痛連兩脅,血色紫暗,血塊量多,頭暈目眩,惡心嘔吐,或冷汗淋漓,面白肢冷,甚則暈厥,舌淡或暗,有瘀點瘀斑 ,脈象弦澀。治宜疏肝理氣,活血調經。
方宜:當歸10g、川芎6g、熟地10g、香附6g、桃仁3g、陳皮10g、益母草3g、鷄蛋一粒。先將諸藥加清水300-500ml,煮四十分鐘後弃渣,留汁約250ml,用藥汁煮鷄蛋。蛋熟後去殼,加酒糟30g,再煮十分鐘,食蛋飲湯,每日一劑。於月經前一週開始食用,連食一週。
寒凝瘀阻:行經腹痛,腰背酸痛,喜溫喜按,血色暗紫,夾有血塊,面色晦暗,唇色青紫,口淡無味,畏寒肢冷,舌淡胖,苔薄白,脈沉澀或遲。治宜溫經散寒,活血調經。
方宜:鳙魚(胖頭魚)一條,洗净,油煎至兩面微黄,加乾姜10g、胡椒15g、肉桂5g、桃仁6g、香附5g、小茴香5g、葱白三根,鷄湯二碗。慢火煎煮三十分鐘,加適量鹽、味素調味,食肉喝湯,每日一次,於經前一週開始至經潮為止。
或用:當歸10g、
姜10g、桂枝5g、小茴香10g、淮山10g、羊肉半斤,煲湯食用。
氣血虧虚:月經先後無定期,經期或行經前後小腹隱痛,血色淡紅,伴見頭暈目眩,面色萎黄,耳鳴腰酸,倦怠納差,舌淡苔白,脈細弱無力。治宜益氣補血,调经止痛。
方宜:當歸6g、黨參10g、香附5g、玉竹10g、川芎5g、淮山
10g、熟地6g、益母車3g、首烏3g、枸杞10g、北芪10g、烏鷄一只
慢火同炖四~六小時,食肉喝汤,連食十~二十天。

>(返回实例) >(经痛草药,健康食品推荐) >(本页目录)

月经紊乱治疗录
月經先後無定期,是指婦女經期時前時後,毫無週期可言的一種病證。通常又有“經行先後無定期”、“月經愆期”等稱謂。中醫認為;本病多因精神抑鬱、惱怒傷肝、肝氣鬱結,氣機紊亂,以及先天不足、素體腎虚,房勞過度、色欲傷身,孕育過多、冲任損傷等原因引起冲任功能紊亂,血海蓄溢失常而致。臨床上本病以肝氣鬱結、腎氣虚弱等兩種證型較為多見。一般來說,肝氣鬱結型的主要特征為:經期或先或後,經量或多或少,經血顏色紫暗.血塊或多或少,伴見經期腹脹腹痛,胸脅滿悶等症;腎氣虚弱型的主要臨床表現為:經期或前或後,經血量少色淡、質地清稀,伴見腰膝酸痛,疲倦乏力等症。關於肝氣鬱結型的證治食療,病者可參照白小姐所食之方藥。

賀女士,卅七歲,已婚,於三年前開始,月經“越來越變得不大準”,“不是推後,便是提前,有時一月2-3次,有時2-3個月一次”。經中西醫多方治療,效果不大理想。今年二月,經白小姐介紹前來就診。接診時其病表現為:經期逾期三週末至。每次經潮時,經量較少,僅1-2天,或者點滴即止,經血顏色淡紅、質清稀,伴見腰膝酸痛、頭暈目眩、夜尿頻多、耳嗚健忘、畏寒肢冷、平素白帶量多等症,舌淡苔白,脈象沉弱。脈證合參,辨得其病屬腎氣虚弱,冲任不調所致。擬用補益腎氣,調補冲任之大法治療。
药宜:肉桂10g、淮山10g、當歸10g、川芎10g、熟地10g、澤瀉10g、茯苓10g、菟絲子(包)15g、黨參10g、五味子10g、覆盆子10g、白芍10g、補骨脂15g、車前子(包)15g、炙甘草10g。清水煎煮,每 日一劑。
食宜:羊肉300g、當歸15g、川芎10g、枸杞10g、生姜30g(拍破)、肉桂3g、大茴5粒、小茴1g、益母草10g、黨參10g、肉蓰蓉10g、熟地10g、花椒2g、炖湯食用。藥食連用二個多月後,賀女士月經恢復正常(卅天經潮一次,每次4-5天)。

>(返回实例) >(月经紊乱草药,健康食品推荐) >(本页目录)

产后腹痛治疗录
產後腹痛是指婦女在生產過後所發生的一種以小腹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證。本病又名“兒枕痛”。西醫認為:其病多因產後子宮收縮不良,胎盤滯留以及產褥期感染等原因所致。中醫認為奉病多因產婦氣血阻滯,運行不暢而引起。諸如平素氣虚血虧、運行乏力,產時失血耗血過多、冲任空虚,以及產後起居不慎,寒邪直侵等原因都可導致產後腹痛。另外產婦情志不暢、肝氣鬱結,氣機阻滯,瘀血内停等因素也可引起本病。因此臨床上產後腹痛除見氣血虚弱表現之外,還可見到氣滯血瘀以及熱毒外襲等證型。關於氣血虚弱所致的產後腹痛,讀者可參照本案例所述之治療方法。下面筆者簡要介紹有關其他兩型的辨治方法。
氣滯血瘀:產後小腹脹滿,疼痛拒按,伴見胸脅脹悶,腹脹納差,頭暈面白,手足冰冷,惡露量少,色紫有塊,舌暗苔白,脈沉弦緊。治宜行氣活血,散寒止痛。
藥用:當歸10g、川芎10g、桃仁10g、紅花(後下)10g、炮姜15g、甘草10g、益母草15g、香附10g、鬱金10g、木香10g、烏藥10g、艾葉10g、肉桂6g、焦山楂15g、柴胡10g。清水煎煮,每曰一劑,連用5-7天為一療程。
食療:烏鳮半只或一只、當歸10g、香附10g、陳皮10g、炮姜10g、烏藥10g、益母草10g、炒麥芽15g、紹興酒適量、紅棗5粒、生姜3片,炖湯服用。
熱毒外襲:產後腹痛、脹滿拒按,惡露量多、氣味腥臭,伴見惡寒發熱、頭痛身痛、口乾口渴、便秘尿赤等症,舌紅苔黄,脈弦滑數。治宜清熱解毒,緩急止痛。
藥宜:銀花15g、連翹10g、牛子10g、薄荷10g、甘草10g、野菊花10g、蒲公英15g、地丁草15g、魚腥草15g、白茅根20g、槐花15g、馬齒莧15g、大黄10g、丹皮10g(服藥後大便次數較多者,去大黄)。清水煎煮,每日一劑,連用5-7天。
食宜:綠豆60g、甘草10g、蒲公英15g、败醬草15g、香附10g、益母草10g,紅糖適量。
煮湯食用,每日一劑,連用3-5天。

>(返回实例) >(产后腹痛草药,健康食品推荐) >(本页目录)

阴蝨瘙癢治疗录
陰癢,又稱“陰蝨”,“外陰瘙癢”,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包括“肛門瘙癢”。其典型特征為外陰及陰道瘙癢難忍,甚則灼熱疼痛,坐卧不安,或見肛門瘙癢,帶下量多等症。中醫認為,本病多因下體不潔、感染蟲毒或者脾虚肝鬱,濕熱内生,流注於下,刺激陰道所致。除此之外,素體肝腎陰虚或者年老體弱,精血内虧,血虚風燥,下體失養等原因也可導致陰癢。有關濕熱下注型的證治方藥如上述病例,下面簡述陰虚風燥型的辨證治療。
陰虚風燥:下體瘙癢、乾澀、灼熱,伴見頭暈目眩,耳鳴健忘,腰膝酸軟,身體烘熱,口乾唇裂,肌膚乾燥,五心煩熱,便秘尿赤,带下量少色黄,或者夾雜少許血液,舌紅少苔,脈象細數。治宜滋陰降火,養陰潤燥。
藥宜:知母10g、黄柏10g、淮山10g、澤瀉10g、茯苓10g、丹皮10g、山茱萸10g、生地15g、當歸10g、地膚子(包)15g、蛇床子(包)15g、白蘚皮15g、制首烏15g、土茯苓15g、白茅根30g。清水煎煮,每曰一劑。
食療:瘦豬肉20g、枸杞15g、生地15g、蛇床子(包)10g、蟬退10g、當歸10g,紹興酒適量。炖湯食用,連用
1~2周。本病多反覆發作,纏綿難愈。劇癢難忍時,還可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工作。治療本病時除了採用上述辨證治(食)療的傳統方法外,也可配合中藥局部外洗以提高療效。
下面介紹2個外洗方:
1) 蛇床子15g、地膚子15g、野菊花15g、蒲公英15g、地丁草15g、甘草10g、銀花15g威靈仙15g當歸尾10g、白矾6g、花椒10g、水煎熏洗。
2) 苦參15g、百部15g、陳鶴虱30g、蛇床子15g、木槿皮15g、花椒15g、露蜂房10g、黄柏10g、蒼朮10g、
茯苓15g,水煎,局部熏洗。

>(返回实例) >(阴蚤草药,健康食品推荐) >(本页目录)

经量过少治疗录
月經過少是指婦女月經週期基本正常,但其每月行經量少(少於30ml),或者行經時間過短(僅一至兩天),甚至點滴即止的一種病證。中醫認為:奉病多因脾胃虚弱,氣血化源不足,大病久病之後,氣血虚弱,冲任之脈不能按期而滿;房事過度,生產過多,冲任受損,血海不能如期而盈以及氣滯血瘀,經脈阻滯等原因所致。通常本病以氣血虚弱、腎元虧虚、氣滯血瘀等類型較為多見。
氣血虚弱:經血量少色淡,甚或點滴即净,面色萎黄,頭暈疲倦,心悸怔忡,少腹隱痛,或見失眠多夢,皮膚乾燥,舌淡苔薄,脈沉細弱。治宜益氣補血,調理冲任。
食宜:烏鷄一只、當歸10g、枸杞10g、制黄精6g、熟地10g、川芎6g、北芪12g、龍眼肉10g、黨參10g、茯苓10g、白朮5g、炙甘草5g、焦山楂10g、益母車10g、炒棗仁15g、炒麥芽15g。炖湯食用,於經前10天開始,連服一週,可連用二至三個月。
肝腎陰虚:證治同案列。
腎陽不足:經血量少、色淡紅,伴見腰膝酸痛,畏寒肢冷,面色毗白,頭暈耳嗚,食欲不振,腹中冷痛,大便稀溏,尿頻夜尿、或者尿少水腫,舌淡胖有齒痕,苔薄白,脈沉細無力。治宜溫陽補腎,活血調經。
食宜:瘦羊肉半斤、當歸15g、川芎10g、肉桂12g、熟地10g、茯苓10g、山萸肉5g、淮山10g、芡實10g、蓮于10g、杜仲10g、菟絲子(包)15g、巴戟10g、覆盆子10g、生姜一塊(拍碎)、葱白5根、小茴香1g、花椒2g。炖湯食用。於經前10天開始連用一週。
氣滯血瘀:月經量少、色紫有塊,乳房脹痛,胸脅滿悶,小腹疼痛拒按,血塊排出後則疼痛減輕,舌紫暗或見瘀斑瘀點,舌苔薄白,脈沉弦澀。治宜理氣化瘀,活血調經。
食宜:烏骨賂一只(或未孵出的帶毛鳮蛋二至三粒)、當歸30g、川芎10g、熟地10g、益母草15g、香附6g、青皮4g、紅花6g、烏藥10g。烏骨鷄切塊(毛鳮蛋去殼),諸藥布包 ,同炖(煮)湯,於經前一週開始連食五至七天。

>(返回实例) >(经量过少草药,健康食品推荐) >(本页目录)

經期錯後治疗录
月經後期,又稱“經期退後”、“經期推後”、“經期錯後”、“經遲”等等,是指婦女經期時常推後七至八天以上,或者每隔40-50天經潮一次而言。至於月經經常推後3-5天(少於一周),而且身體無明顯不適者,或者偶而經期推後一周以上,但過後又恢復正常者,則不作病論。中醫認為,本病多因過食生冷,或者冒雨涉水。導致寒邪直中。胞脈阻滯;或因素體陽虚,陰寒内盛,氣機不暢,血海不能依時而盈;或因勞倦内傷,脾氣虚弱,氣血生化乏源;或因長期失血,久病體弱,氣血耗傷,血海不足;或因氣滯血瘀,胞脈阻滯等原因所致。通常將本病區分為寒邪直中,陽虚内寒 ,氣血不足,氣滯血瘀等不同證型加以辨治。
寒邪直中:證治同案例。
陽虚内寒:經期推後,量少色淡,質薄清稀,淋漓不斷,伴見小腹隱痛、喜溫喜按,腰膝酸軟,畏寒肢冷,大便稀溏,小便清長,舌淡苔白,脈沉遲弱。治宜養血溫經,扶陽散寒。
食宜:羊肉半斤、當歸頭10g、乾姜6g、肉桂3g、熟地10g、川芎6g、炙甘草6g、杜仲10g、菟絲子(包)10g枸杞15g、巴戟l0g、黨參10g、芡實10g、葱白3根、生姜3片,炖湯食用。
氣血不足:經期推後,量少色暗,或者量多色淡.質薄清稀,伴見頭暈心悸、失眠多夢、面色萎黄、小腹空痛等症,舌淡苔白,脈沉細弱。治宜益氣補血,活血調經。
食宜:烏鷄半只,當歸頭10g、川芎6g、黨參l0g、北芪10g、龍眼肉l0g、熟地10g、陳皮5g、茯苓6g、甘草3g、炒棗仁15g、肉桂心2g、枸杞15g、焦山楂10g、紅棗10枚、五味子2g。烏鷄洗净切塊,諸藥洗净,同人電子砂煲,加清水適量,生葱2根(打結),生姜一小塊(拍破),慢火同炖4-6小時 ,食肉喝湯,每日一劑,可於經前或經后開始,連食兩周,或用增效玉女湯炖湯食用。
氣滯血瘀:經期延后,量少色暗,或見血塊夾雜而下,伴見小腹脹痛、胸脅乳房脹悶不適等症,舌淡苔白,脉弦細澀。治宜行氣活血,舒肝調經。
藥宜:柴胡10g、香附10g、台烏15g、元胡15g、玉片10g、甘草10g、砂仁10g、青皮10g、當歸10g、川芎10g、白芍10g、熟地15g、血藤15g。清水煎煮,每日一劑。連用5-7劑,於經前一周開始服用。
食宜:猪瘦肉200g(切塊)、香附10g、當歸頭10g、益母草15g、陳皮l0g、 焦山楂10g、香甘松3g。諸藥洗净,與瘦肉一起放人電子砂煲,加清水適量,黄酒50-100ml,葱白1根,生姜一塊(拍破),炖湯食用。

>(返回实例) >(经期錯后草药,健康食品推荐) >(本页目录)

经血倒流治疗录
倒經又名“逆經”、“經行吐衄”,是指婦女在月經前後或者經行期間出現規律性的吐血、衄血而言。本病常常伴有月經量少或者閉經等。西醫認為本病發生的主要原因是 因某種因素造成患者的鼻粘膜、胃粘膜等粘膜組織對血中雌激素的含量异常敏感所致。婦女在月經前期,血中女性激素的含量增加,這些粘膜組織受刺激之後,隨即發生充血、腫脹,甚至脱落出血而成吐血、衄血。由於本病常常伴有月经减少,甚至完全閉止等表現,因此西醫稱之为“代償性月經”。中醫認為本病多因情志抑鬱,鬱久化熱,肝火上炎,迫血妄行或者平素陰虧血虚,虚熱 內生,虚火上逆,迫血上行等原因所致。常根據臨床表現的不同,將本病分為肝經鬱火和肺腎陰虧兩型來辨証治療。
肝經鬱火:證治同案例。
肺腎陰虧:經行期間或月經過後吐血、衄血血量較少,血色暗紅,伴見頭暈耳鳴、心煩失眠、颧紅咽乾、盜汗咳嗽、口乾口渴、不欲飲水、手足心熱等表現,舌紅苔少,或者花剝無苔,脈象細數。治宜滋陰潤肺,涼血止血。
食用:蓮藕300-500g(切片)、生地30g、沙參15g、麥冬10g、金針菜(干品)30g、牛膝10g、白茅根30g、茯苓10g、炒棗仁15g、藕節炭15g、當歸10g、玄參15g、小薊10g。
於經潮前一周開始,煮湯食用。連用7-10天。

>(返回实例) >(经血倒流草药,健康食品推荐) >(本页目录)

经期发热治疗录
經行發熱,又稱“經來發熱”,是指婦女在月經來潮前后,因陰血不足,抵抗力減低而感受外邪所引起的一種以發熱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證。本病有虚實之分,實證多因外感風寒,風熱外襲,或者肝鬱化熱,少陽鬱熱所致。虚證則多囚陰血不足,虚熱内生所致。
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痛身痛,鼻塞清涕,咳嗽痰白,舌淡苔白,脈虚浮紧。治宜疏風散寒,扶正解表。
食宜:粳米50g、荆芥l0g、防風5g、北芪15g、桂枝3g、蘇葉l0g、川貝粉(冲服) 3g、葱白5根、紅糖適量,煮粥食用。連用3-5天。
外感風熱:發熱微惡風寒,頭痛身痛,咳嗽痰黄,口乾咽痛,鼻塞濁涕色黄,小便色黄,舌紅苔薄黄,脈浮數。治宜解毒清熱,疏風止咳。
食宜:淡豆豉30g、款冬花l0g、菊花10g、桑葉l0g、薄荷5g、白茅根15g、蘆根10g、葱白5枚,煮湯食用。每曰一劑,連用3—4天。
藥宜:銀花15g、連翹10g、牛子10g、薄荷10g、甘草10g、蘆根15g、菊花10g、板蘭根15g、大青葉15g、貫眾15g、柴胡10g、川貝粉(冲服)6g。清水煎煮,每日一劑。連服3-5天。
肝鬱化熱:經前或者經后自覺身體發熱(但體溫不高),而且身熱多與情緒有關,伴見月經不調,經來腹痛或乳房脹痛,煩躁易怒,口乾口苦,失眠多夢,腹脹納差等症,舌紅苔薄黄,脈象弦數。治宜理氣疏肝,解鬱清熱。
藥宜:丹皮l0g、栀子10g、柴胡10g、白朮l0g、當歸10g、茯苓10g、薄荷10g、黄芩l0g、龍膽草10g、鷄内金15g、川芎10g、炒棗仁15g、川棟子10g。清水煎煮,每日一劑。連用3-5天。
食用:水魚肉250g(切塊)、地骨皮5g、炒棗仁15g、夜交藤15g、生地15g、龜板(先煎)15g。炖湯食用,每口一劑。連用3-5天。
少陽鬱熱:證治同案例。

>(返回实例) >(经期发热草药,健康食品推荐) >(本页目录)

乳汁自溢治疗录
乳汁自出,又稱“乳汁自溢”,是婦女產后的一種常見疾病,其主要表現為,乳汁在末被小孩吮吸的情况下自然流出體外,輕則時出時止,重則終日點滴不止,污染衣物。中醫認為:乳汁是人體氣血所化,又赖脾胃清氣統攝。如果產婦脾氣虚弱,攝控無力,則乳汁随化隨出 ,自溢于外。另外,如果產婦精神抑鬱,惱怒傷肝,肝鬱化熱,循徑竄乳,也可迫乳外溢而致本病。總之,乳汁自出多因脾氣虚弱或肝鬱化熱所致。因脾氣虚弱所致者,多數在適當服用補氣藥后即可痊愈。若病情較重,也可采用案例所述方藥予以治療。對于不打算哺乳的婦女,還可使用大劑量的生麥芽(30-60g),水煎内服,以回乳收乳。下面簡述肝鬱化熱所致乳汁自出的證治方藥。表現:乳房脹滿疼痛,乳汁自出,伴有胸悶善嘆息、兩脅脹滿、腹脹納差、口苦口乾、精神抑鬱、煩躁易怒、失眠頭暈等症,舌紅苔薄黄,脈象弦數。治宜疏肝清熱,行氣攝乳。
藥宜:柴胡10g、白朮10g、當歸10g、白芍10g、香附12g、丹皮10g、蓮子10g、陳皮10g、栀子10g、佛手10g、青皮10g、芡實10g、生麥芽30g、炒棗仁15g、黄芩10g。清水煎煮,每曰一劑。連服3-5天。
值得指出的是,產婦在哺乳期,如果因身體强壯,氣血旺盛,乳汁分泌太多而致乳房脹滿,乳汁少量溢出體外,或因哺乳時間間隔太久,未及時哺乳而致乳汁外溢者,均屬正常,不作病論。

>(返回实例) >(乳汁自溢草药,健康食品推荐) >(本页目录)

产后发热治疗录
通常,婦女在分娩過后1-2天内,會出現輕微的發熱.一般來說不作病論。但若持續發熱不退,或者突然發熱,伴見頭暈頭痛、肢體酸痛、小腹脹痛、咳嗽噴嚏者,則屬病態 。中醫將之稱為“產后發熱”。產后發熱多因分娩時氣血耗傷,正氣虚弱,邪毒乘虚而入,邪正交爭,營衛不和所致。也可因產后惡露不下,瘀血内停,氣機阻滯,或者產后失血過多,正氣耗傷,風寒邪氣,乘虚而人以及陰血虧虚,陽失所附,虚陽外越等原因所致。臨床上,產后發熱以下述幾種證型較為多見:
邪毒外感:證治同案例。
瘀阻化熱:產后惡寒發熱,恶露不下,或者下而甚少、紫黑有塊,伴見下腹酸痛,胀滿拒按(用手按壓時疼痛更),口乾咽燥,渴不欲飲,舌質紫暗,可見瘀點瘀斑,苔腻脈弦或涩 。治宜活血化瘀,清熱排露。
藥宜:當歸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后下)10g、丹皮10g、赤芍10g、銀花15g、連翹10g、生地15g、益母草5g、甘草10g、五灵脂15g、炒蒲黄(包)15g。清水煎煮,每日一劑。連服5-7天。
食宜:烏鷄半只、當歸10g、川芎10g、炒蒲黄(包) 6g、甘草6g益母草10g、熟地10g、丹參6g、生山楂10g、紹興酒適量、生姜1塊。炖湯食用,每日一劑。連食5-7天。
外感風寒:產后惡寒發熱,頭痛身痛,肢體酸痛,口淡不渴,伴見鼻塞清涕、咳嗽痰白、惡风(怕吹风)无汗,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脈浮弦或紧
治宜养血袪风,散寒觧毒。
藥用:當歸10g、熟地10g、白芍10g、川芎10g、姜活10g、桂枝10g、荆芥10g、防风10g、半夏10g、蘇葉
10g、甘草10g、牛子10g、蒼耳10g、陳皮10g、生姜3片。清水煎煮,每日一劑。
食宜:粳米50g、蘇葉10g、生姜1塊(拍破)、葱白3根、紅糖適量,煮粥食用。
外感風熱:發熱、微惡風寒,伴見頭痛身痛.咳嗽痰黄,口渴咽乾,小便短赤,舌紅苔黄。脈弦浮數。治宜疏風清熱,辛涼解表。
藥宜:銀花15g、連翹10g、牛子10g、薄荷10g、甘草10g、桔梗10g、黄芩10g、桑葉10g、菊花10g、蘆根10g、紫菀15g、枇把葉15g、神曲15g、甘草10g。清水煎煮,每日一劑。
食療:參見案例。
血虚生熱:因產時或者產后失血過多而出现身體微熱,自汗乏力,伴見面色萎黄、頭暈目眩、失眠多夢、心悸健忘、腹痛隐隱、惡露色淡、手足麻木、腹脹納差等症,舌淡苔白,脈細弱略數。治宜益氣補血,甘溫除熱。
藥宜:黨參10g、茯苓10g、白术10g、炙甘草10g、當歸10g、川芎10g、熟地10g、枸杞10g、制黄精15g、知母10g、北芪15g、浮小麥15g、炒棗仁15g、遠志10g、紅棗5枚、生姜3片。清水煎煮,每日一劑。連服5-7天。

>(返回实例) >(产后发热草药,健康食品推荐) >(本页目录)

产后缺乳治疗录
產后缺乳又稱“乳汁不行”、“乳汁不足”等,指婦人生產三天之後,仍然奶水稀少甚或乳汁全無的一種病症。中醫認為 :乳汁為母體气血所化,如果母体平素體質虚弱、脾胃氣血生化不足,或因產时失血過多、氣血虧虚、乳汁化生無源,或因产时遭受精神刺激、情志不遂、肝鬱氣結、氣鬱不暢、經脈阻滞、乳液分泌受阻等原因,都 可導致產后缺乳。現代醫學認為:本病多囚母體身體虚弱,乳腺發育不良;妊娠反應過重,營養不良;產時失血過多,腦垂體供血不足,垂體激素分泌受限;生產時過度緊張,情志不暢,以致垂體泌乳素分泌不足等原因所致。另外,急性乳腺炎患者,因其神經 -内分泌系統功能失調,也可反鎮性地引起缺乳。肝鬱氣滯所致缺乳之脈證治療,如案例所述,氣血不足所致缺乳的脈證治療則如下述。
症狀:產後缺乳,甚或乳汁全無,乳汁稀薄,乳房不脹,伴見頭暈乏力,面色萎黄,心慌氣短,腹脹納差,舌淡苔白。脈沉細弱。治宜益氣補血,通絡下乳。
藥宜:當歸10g、川芎
10g、北芪15g、龍眼10g、炒棗仁10g、黨參10g、茯苓10g、白朮10g、炙甘草10g、麥冬10g、木通10g、桔梗10g、炒麥芽l5g、焦山楂15g、王不留行15g。清水煎煮,每日一劑。連服57天。
食宜:老母鷄半只、當歸15g、川芎10g、北芪15g、熟地15g、黨參10g、冬菇
10粒炖濃湯。早晚食用,每日一劑。連食5~7天。
眾所周知,母乳是嬰兒的理想食物,其中含有嬰兒所需的各種營養成份,而且新鮮清潔,方便衛生,溫度適宜,容易消化,極易被嬰兒吸收利用。另外,母乳中所含的各種抗體,能夠增强嬰兒的抗病能力,使之體質强壯,很少生病。一般來說,大多數婦女在生產過後三天之内,便會有充足的乳汁分泌出來。供嬰兒食用。但也有少數婦女,生產過後乳汁甚少,甚或點滴全無,為了幫助這些婦人解除煩惱,筆者在此介紹幾道食療驗方。
通乳粥:粳米100g、花生米100g、黨參15g、淮山30g、木耳6g、冰糖適量,煮粥食用。連食3~5天。
豬蹄下乳湯:豬蹄2只、通草5g、王不留行15g、黨參15g、花生米100g、黄豆50g,炖湯食用。連食3~5天。
鯉魚催乳湯:鲤魚(或鯽魚)1尾(約1斤半左右)、豬肝50g、花生米50g。黄花菜(乾品)10-15g、北芪20g、當歸10g、紅棗10枚、枸杞15g,煮湯食用。連食3-5天。

>(返回实例) >(产后缺乳草药,健康食品推荐) >(本页目录)

產后關節痛治疗录
產后身痛,又名“產后關節痛”,“遍身痛”等等,是指婦女于座褥期内,出现以全身肢體關節酸困疼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等症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病證。中醫認為:婦女產時失血過多,體内氣血不足,筋脈、關節、四肢、百骸失于濡養之后,可以出現肢體麻木重着,甚或酸痛等表現;產婦氣血虚弱,血行不暢,瘀血滯留于筋脈骨節時,也可因經脈阻滯而致肢體關節疼痛。另外,婦女產后常會出現氣血虚弱。營衛不和,腠理不密的情形。如果此時貪涼喜冷,久吹冷風冷氣,或者經常用冷水冲涼,以及起居不慎時,都可因風、寒、濕邪乘虚而人。留滯筋脈關節,而致風濕疼痛。關于本病的治療,中醫一向主張以活血通絡,扶正祛邪為主,同時輔以祛風散寒,宣痹除濕,或者清熱利濕,宣痹止痛之法。下面簡述本病的辨證治療。
風寒濕邪侵襲:證治參見案例。
血虚筋脈失養:肢體酸困、麻木、重着,周身關節疼痛,伴見頭暈胸悶、面色萎黄、心悸氣短、疲倦乏力、多夢健忘、體弱多汗等症,舌淡苔白,脈沉細弱。治宜補血調經,活絡止痛。
藥宜:當歸15g、川芎10g、熟地15g、北芪30g、白芍10g、鷄血藤15g、秦艽10g、防風10g、桂枝10g、炒棗仁15g、夜交藤30g、甘草10g、黨參10g、絲瓜絡15g、茯苓15g、丹參15g、紅棗5枚、生姜3片。清水煎煮,每日一劑。
食療:水魚(或者排骨)200g、當歸10g、川芎10g、北芪15g、枸杞10g、白芷10g、肉桂3g、紅棗5枚、葱白3根、生姜5片,紹興酒兩湯匙,胡椒粉少許,花椒適量,食監適量 。炖湯食用。每日或隔日一劑,連食1-2周。

>(返回实例) >(产后关节痛草药,健康食品推荐) >(本页目录)

产后惡露不止治疗录
惡露是指婦女分娩過後,經由陰道排山的余血濁液,包括宫腔内積血、宫頸粘液以及壞死的胎膜組織等等。正常惡露多在產後3-4周内乾净。如果產後4周之後,陰道仍有惡露排山者則為惡露不絕,又稱“惡露不止”、“惡露不盡”等。西醫認為本病多因產後子宮復舊不良,产褥期感染以及凝血機制障礙等疾病引起。中醫認為,本病多因素體虚弱,產後過早操勞,脾氣受損,無力攝血所致;或因平素陰虚。復因產時失血,陰血更虧,虚熱内生,熱擾血海所致;或因胞脈空虚,寒邪内侵,血脈凝滯,瘀血内阻所致。故此,又將本病區分為氣虚血虧,血熱妄行,瘀血内阻等三種不同的證型,加以辨治。
氣虚血虧:產後惡露過期不止,量多色淡紅,質稀薄,無臭味,伴見下腹墜脹、隱隐作痛,頭暈疲倦,心慌氣短,面色蒼白或萎黄,食欲不振,舌淡胖有齒痕,苔白潤,脈虚弱无力。治宜益氣補血,升陽固攝。
食宜:烏骨鷄(或甘榜鷄)200-300g,当归10g、川芎10g、黨參10g、炙甘草6g、北芪30g、陳皮6g、炒棗仁15g、焦山楂15g、側柏炭15g、藕節炭15g、艾葉炭
10g、白朮3g、红栆10枚、花生米(連紅衣)50粒、葱、姜、黄酒适量,炖湯食用。每一劑,連用7-10天。
血熱妄行:產後惡露過期不止,量多色紫,
粘稠 ,有臭味,有時甚至還有膿性血带排出体外,下腹時有疼痛,或見口乾發熱、面色潮紅,或见手足心熱、心煩失眠,舌紅苔黄,脈象滑数或者細數。治宜養陰清熱,涼血止血。
药宜:生地15g、当归10g、黄芩10g、黄柏10g、旱莲草15g、炒栆仁15g、知母10g、地榆炭15g、栀子炭15g、丹皮炭15g、银花15g、川芎10g、白芍10g、烏賊骨20g。清水煎服,每日一剂。
食宜:生地15g、蓮藕20g(切片)、甘草6g、生山楂15g、紫草10g、白茅根20g煮汤食用。每 日一劑,連用5-7天。
瘀血内阻:證治同案例。

>(返回实例) >(惡露不止草药,健康食品推荐) >(本页目录)

更年期綜合症治疗录
更年期綜合症,是指婦女在絕經前後(多数在49歲左右,也可提前至40-42歲左右,或者推遲至53-55歲左右),因卵巢功能減 退。体内荷爾蒙分泌減少等原因而引起的一種以梢物神經功能紊亂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證。通常表现為:月經紊亂、頭暈耳嗚、煩躁失眠、多夢健忘、情緒紧張、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精神抑郁,哭笑無常、腰膝酸痛、手足心熱、陣陣面红、忽冷忽熱,或見皮膚感覺异常,或見下肢浮肿,大便稀溏等症。
一般來說,婦女在更年期前後,都會出現輕微不適,而且會在半年至一年内消失。如果症狀較重,或者持繼時間過長(超過2-3年不愈者),則應積極請醫生治療。通常中醫將此病稱為“绝經前後諸症”或者“經斷前後諸症”。認為本病形成的主要原因與女子在绝經期前後,天癸將竭、腎氣漸衰、冲任虧虚、精血不足、陰陽失調、五臟失養等因素有關 。臨床上本病除了表現為肝、腎陰虧之外,還可見到腎陽不足和心腎不交等表現。
腎陽不足:經期紊亂、腰膝酸痛、畏寒肢冷、倦怠嗜睡、腹脹納差、大便稀溏、小便頻數或失禁、面色蒼白,或見下肢浮腫,舌淡苔白,脉沉細弱。治宜温陽補腎。
食宜:鹿肉60g(或羊肉150g),杜仲10g、枸杞1Og、巴戟10g、菟絲子(包)15g、制附片6g、肉桂6g、淮山10g,芡實10g、蓮子10g、茯苓10g、熟地10g、覆盆子10g、車前子(包)15g、黨參10g、焦山楂15g。炖湯食用,每日一劑。連用7-1O天為一療程。
心腎不交:月經紊亂或經閉不行,失眠多夢、煩躁易怒、胸悶氣短、心悸怔忡、頭暈腰酸、耳嗚健忘、心情抑郁,悶悶不樂,或見哭笑無常、不能自主,口乾尿赤,大便秘結。治宜滋陰補腎,養心安神。
食宜:粳米(或小麥仁)100g、麥冬10g、茯苓10g、百合10g、龍眼10g、蓮子10g,紅棗7枚、甘草5g、炒棗仁15g、玄參10g、生地10g、柏子仁15g、丹參6g、菊花6g、靈芝2g。諸藥洗净,後八味布包,同前六味及粳米(或小麥仁)一起放入砂鍋,加水適量,煮粥食用,連用7-10天為一療程。
患上更年期綜合症的婦女,除了應該積極治療外,還應保持心情開朗,生活規律,注意勞逸結合,起居有常,同時忌食辛辣刺激,戒除烟酒。另外還須慎用“八珍湯” 、“十全大補湯”等辛温刺激之品,以免误补益疾。

>(返回实例) >(更年期草药,健康食品推荐) >(本页目录)

白量多治疗录
根據其症狀及顏色的不同﹐中醫將本病分為“白帶”﹑“黃帶”﹑“赤帶”﹑“青帶”﹑“黑帶”﹑“赤白帶”﹑“五色帶”等多種類型﹐但以前兩者較為多見﹒中醫認為本病多由脾虛﹐腎虛﹐肝郁﹐濕熱等原因所致﹒西醫認為滴虫﹑霉菌﹑各細菌及腫瘤等各種原因所引起的陰道﹑宮頸盆腔等生殖器官發炎﹐使用刺激素﹑調經藥﹑避孕藥及放置避孕環等異物刺激﹐均可引起白帶過多﹐臨床上宜針對其病因加以治療﹒
脾氣虛弱﹕帶下量多﹐色白質稀﹐無臭味﹐神疲氣短﹐面白乏力﹐腹脹納差﹐小腹脹滿﹐下肢浮腫﹐大便稀溏﹐舌淡苔薄﹐脈緩而弱﹒治宜補脾益氣﹐收澀止帶﹒
食宜﹕烏雞1只﹑白果10g﹑芡實15g﹑蓮子15g﹑淮山15g﹑白朮10g﹑黨參10g﹑車前子(包)15g﹑炒扁豆15g﹑北氏20g﹑﹐每日一劑﹐炖湯食用﹒
腎氣不足﹕帶下量多﹐終日不絕﹐色白質稀﹐或赤白夾雜﹐伴見面色蒼白﹑腰腿痠痛﹑小腹冷痛﹑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脈沉細弱﹒治宜溫腎補脾﹐收斂止帶﹒
食宜﹕鱉1只(半斤~1斤左右)﹑白果15g﹑芡實15g﹑淮山15g﹑韭菜子10g﹑蛇床子(包)15g﹑首烏10g﹑黨參10g﹑白胡椒3g﹐炖湯食用﹐每日一劑﹒
濕熱下注﹕證治同案例﹒
肝郁化熱﹕帶下量多﹐淋漓不斷﹐質稠色黃或赤白兼雜﹐煩燥失眠﹐口苦咽乾﹐舌紅苔黃﹐脈象滑數﹒治宜疏肝解郁﹐清熱止帶﹒
藥宜﹕龍膽草15g﹑柴胡10g﹑梔子10g﹑車前子(包)15g﹑生地10g﹑澤瀉10g﹑甘草10g﹑黃柏10g﹑蒼朮10g﹑丹皮10g﹑白芍10g﹑白朮10g﹑當歸10g﹑香咐10g﹑炒棗仁15g﹐每日一劑﹐連食1~2週﹐食治同案例﹒

>(返回实例) >(白帶草药,健康食品推荐) >(本页目录)

懷孕全身浮腫治疗录
妊娠水腫是指懷孕婦女在妊娠中期或晚期﹐因脾陽不足﹐水濕不化或者腎陽虛弱﹐氣化不利所引起的一種以顏面﹑四肢浮腫﹐甚至全身水腫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病證﹒常常伴有胸悶腹脹﹐食慾不振﹐腹圍增長迅速(超過正常月份)﹐體重增加明顯等表現﹒
妊娠水腫又名子腫﹐屬於中醫妊娠腫脹的範圍﹒根據其臨床表現的不同﹐本病又名“子滿”(或子氣)﹐兼見胸悶氣喘者)﹑“跛腳”﹑“胎水”(羊水過多)等多種不同的名稱﹒現代醫學認為﹐妊娠水腫的發生﹐與孕婦體內的雌激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以及腎素--血管緊張素調節系統功能活躍有關﹒另外﹐妊娠期間﹐因胎兒壓迫﹑下腔經脈回流受阻以及血容量增加血漿滲透壓減低等因素﹐也可引起妊娠水腫﹒
孕婦發送水腫後﹐應積極請醫生檢查心﹑腎等主要臟器的功能是否正常﹒若臟腑功能正常﹐且在妊娠7個月後發生輕度水腫﹐一般不屬病態﹐只要注意休息﹐產後便可自然消腫﹒中醫認為﹐妊娠水腫除了因脾陽虛弱所致之外﹐腎陽虧虛﹐氣機郁滯等原因也可引起本病﹒
腎陽虧虛﹕妊娠數月之後出現水腫﹑浮腫皮薄光亮﹐下肢腫甚按之沒指﹐伴見胸悶心悸﹑頭暈耳鳴﹑腰膝痠軟﹑畏寒肢冷﹑惡心嘔吐﹑小便量少﹐舌淡胖﹐有齒痕﹐苔白潤﹐脈沉細﹒治宜溫陽補腎﹐化氣利水﹒
食宜﹕牛肉半斤(或鯉魚1尾約600~900g)﹑薏米15g﹑淮山10g﹑大蒜10瓣﹑冬瓜50g﹑赤小豆30g﹑花生米20g﹑茯苓10g﹑﹑制附片6g﹑白朮5g﹑椒目6g﹑肉桂2g﹑白茅根30g﹑車前子(包)15g﹑玉米鬚10g﹑澤瀉6g﹒後8味藥布包﹐與前7味及牛肉(切塊)一同放入砂鍋﹐加水適量﹐小火慢炖5~6個小時(用魚則炖1個小時即可)﹐肉爛湯濃後﹐發2次一日食盡﹐可連食1~2周﹒
氣機郁滯﹕妊娠數月之後﹐腳腿腫脹﹐隨按隨起﹐皮色不變﹐伴見頭暈頭重﹑胸脅滿悶﹑喘促尿少﹑食慾不振﹐舌淡苔膩﹐脈象弦滑﹒治宜行氣解郁﹐健脾利水﹒
藥宜﹕天仙藤15g﹑茯苓10g﹑豬苓10g﹑大腹皮15g﹑澤瀉10g﹑陳皮10g﹑白茅根30g﹑木瓜15g﹑香咐12g﹑白朮10g﹒黨參10g﹑柴胡10g﹑甘草10g﹑川芎10g﹐清水煎煮﹐每日一劑﹐可連服10~15天﹒

>(返回实例) >(妊娠水肿草药,健康食品推荐) >(本页目录)

月經失调治疗录
月經先期是指女仔行經時間﹐經常提前一週以上﹐甚至一月行經2~3次者﹒本病又稱“經期超前”或“經早”﹒若經期提早3~5天﹐且無任何明顯不適者﹐則屬正常﹐不作病論﹔若月經偶爾提前一次﹐以後又恢復正常者﹐也不屬月經先期的範圍﹒本病常因血分熱盛﹐陰虛生內熱或肝郁化熱等因素導致血熱妄行而成﹐也有因氣虛﹑沖任不固所致﹒
血熱妄行﹕月經先期量多﹐血色深紅或暗紫﹐經血粘稠或見血塊﹐口渴心煩﹐唇咽干燥﹐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象滑數﹒治宜清熱涼血﹐調經止血﹒
食宜﹕蓮藕1節(約1斤左右)﹑芹菜1斤﹑小薊10g﹑側柏葉15g﹑當歸10g﹑生地20g﹑北紫草10g﹑生甘草5g﹑白茅根30g﹑山楂炭15g﹑川芎10g﹑藕節炭15g﹑梔子炭5g﹑旱蓮草6g﹑烏賊骨10g﹒藕及芹菜絞碎取汁﹕諸藥清水煎煮1小時﹐取汁﹐兌入菜汁﹐分2~3次﹐一日內服盡﹐每日一劑﹒
氣虛失攝﹕月經先期量多﹐色淡質清稀﹐神疲氣短乏力﹐面色白光 白﹐少腹墜脹﹐胸悶心悸﹐口淡無味﹐食納欠佳﹐舌淡苔白﹐脈細無力﹒治宜健脾補氣﹐調經攝血﹒
食宜﹕烏雞1只﹑當歸10g﹑北氏30g﹑龍眼10g﹑黨參10g﹑茯苓10g﹑蓮子10g﹑川芎10g﹑熟地15g﹑益母草6g﹑﹑炒棗仁15g﹐炖湯食用﹐每日一劑﹐連食5~7天﹒
肝郁化熱﹕月經先期﹐血量或多或少﹐色暗紅或暗紫﹐或見血塊量多﹐伴見胸脅﹑乳房﹑少腹脹痛﹐頭暈口乾﹐心煩急躁﹒治宜疏肝解郁﹐清熱調經﹒
藥宜﹕丹皮10g﹑梔子10g、柴胡10g、白朮10g、當歸10g、白芍10g﹑甘草10g﹑茯苓10g﹑薄荷10g﹑佛手10g﹑茜草炭10g﹑地榆炭10g﹑郁金10g﹑五靈脂15g﹐清水煎煮﹐每日一劑﹐連服5~7日﹒
食宜﹕益母草30g﹑青皮6g﹑香咐10g﹑甘草6g﹑生山楂肉15g﹑當歸10g﹑川芎6g﹒諸藥加水適量﹐同煮40~60分鐘﹕雞蛋2粒﹐打入碗內攪勻﹔將滾燙的藥汁﹐倒入雞蛋碗內﹐攪至蛋成絮狀﹐候溫飲用﹒每日一劑﹐連食一週﹒

>(返回实例) >(月经失调草药,健康食品推荐) >(本页目录)

子宮下垂治疗录
所謂子宮脫垂﹐是指子宮的位置沿陰道下移﹐甚至脫出陰道口之外的一種病證﹒多因平素體質虛弱﹐分娩時過度用力或產後休息不夠﹐過早參加體力勞動等原因所致﹒
本病可份為三度:以子宮下移,但未脫出陰道口之外者,為I度;宮頸及部份宮體脫出陰道之外者,為II度,子宮脫出脫出陰道口之外者,為III度。臨床上,子宮脫垂除見中氣下陷、濕熱下注等證型之外,還可見到腎氣不足型。其症除子宮脫垂外,半斤畏寒肢冷、腰膝痠痛、頭暈耳鳴、倦怠嗜臥、小便頻數、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脈沉細弱等。治宜補腎益氣,升陽舉陷。
食宜:乳鴿(或雄雞或水魚),杜仲10g﹑巴戟10g﹑、芡實10g﹑金櫻子10g﹑炙黃氏50g﹑制首烏10g﹑枸杞15g﹐每日一劑﹐10~15天為一療程﹐可連食1~3個療程﹒

>(返回实例) >(子宫下垂草药,健康食品推荐) >(本页目录)

崩漏治疗录
崩漏的主要臨床表現為陰道不規則出血﹐且出血情況因人而異﹒行經週期有長有短﹐有的間隔數天出血一次﹐也有間隔幾個月者﹒出血時間有長有短﹐有的幾天即停或時來時止﹐也有的連綿不止﹐甚至持續數月以上者﹔出血量有多有少﹐有的血量很少﹐姒有似無﹐也有暴崩不止﹐多如水瀉﹐遇到這種情況﹐必須盡快送醫院檢查治療﹒通常﹐中醫稱陰道突然大量出血﹐來勢較急者為“崩症”﹔來勢較緩﹐出血量少﹐淋漓不止者為“漏症”﹒來勢較緩﹐出血量少﹐淋漓不止者為“漏症”﹒“崩”和“漏”只有程度的不同﹐沒有性質的差異﹒因此﹐其治療方法基本相同﹒崩漏有虛有實﹐但多可分為血熱妄行﹑氣滯血瘀﹑氣虛失攝﹑肝腎陰虧等加以辯證治療﹒
血熱妄行﹕崩漏失血﹐或時多時少﹐淋漓不止﹐伴見頭痛面赤﹑口乾口苦﹑煩燥失眠﹑心煩多夢﹑小便灼熱﹑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弦滑數﹒治宜清熱瀉火﹐涼血止血﹒
食宜﹕生地15g﹑白茅根30g﹑側柏葉10g﹑小薊10g﹑甘草6g﹑馬齒莧15g﹑苦瓜(切片)50g﹑蓮藕(切片)100g﹒諸藥包入布袋﹐與苦瓜片﹑藕片同煮40分鐘﹐棄布袋﹐食菜喝湯﹐每日一劑﹐連食5~7天﹒
氣滯血瘀﹕陰道出血淋漓不止﹐血色紫暗或見血塊排出﹐少腹脹痛﹐痛有定處﹐面色晦暗﹐口乾不欲飲﹐舌質暗紅﹐可見紫點瘀班﹐脈沉細澀﹒治宜行氣活血﹐固沖止崩﹒
食宜﹕墨魚(治淨)1條﹑益母草10g﹑甘松3g﹑艾葉10g﹑桃仁10g﹑三七片5g﹑生山楂20g﹒諸藥洗去泥沙﹐包入布袋﹐加水適量與墨魚炖湯食用﹒每日一劑﹐連食5~7天﹒

>(返回实例) >(子宫下垂草药,健康食品推荐) >(本页目录)

閉經乳脹帶多治疗录
一般來說﹐女子月經的初潮年齡多在14歲左右﹐大凡年齡超過18歲以上﹐經血從未來潮﹐或曾有月經﹐後又無故連續3個月以上未有經潮者﹐均稱為閉經﹒前者稱為原發性閉經﹐後者則稱為繼發性閉經﹒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世間也有一些奇女子﹐每隔2個月﹑3個月﹐甚或一年才經潮一次﹐也有終生不來月經﹐但卻能正常孕育生產者﹒臨床上﹐這些情況非常少見﹐均屬假性閉經的範疇﹐不屬病態﹒中醫分別將之稱之為“並月”﹑“季經”﹑“避年”和“暗經”﹒閉經的成因很多﹐貧血﹑結核﹑刮宮過度﹑內分泌功能失常以及營養不良﹑情緒失常等原因﹐均可導致閉經﹒
此病中醫稱之為“經閉”﹑“女子不月”﹑“經水斷絕”等﹐認為多屬肝腎不足﹐氣血虧虛﹐氣滯血瘀﹐陰寒凝聚以及痰濕阻滯胞宮﹐胞脈不通﹐胞脈失養所致﹐臨床上宜辯證食療﹐精心調理﹒
氣虛血虧﹕月經閉止﹐面色萎黃﹐頭暈疲倦﹐失眠多夢﹐心悸氣短﹐腹脹納差﹐舌淡苔白﹐脈沉細弱﹒治宜益氣補血﹐活血通經﹒
食宜﹕當歸6g﹑北氏20g﹑枸杞15g﹑益母草6g﹑熟地10g﹑川芎6g﹑桃仁6g﹑墨魚1條(半斤~ 1斤)﹐炖湯食用﹐每月連食一週﹒
肝腎陰虛﹕經閉日久﹐消瘦乏力﹐腰膝痠軟﹐潮熱盜汗﹐咽乾顴紅﹐皮膚乾燥﹐舌紅少苔﹐脈沉細數﹒治宜滋肝補腎﹐養陰通經﹒
食宜﹕淮山10g﹑首烏6g﹑生地6g﹑茯苓10g﹑鱉甲15g﹑枸杞15g﹑水魚1只(約一斤左右)﹐炖湯食用﹐每月連食一週﹒
氣滯血瘀﹕證治同案例﹒
痰濕阻滯﹕月經閉止﹐帶下量多﹐頭暈納差﹐形體肥胖﹐胸悶隱痛﹐舌淡苔膩﹐脈象弦滑﹒治宜袪濕化痰﹐舒脈通經﹒
食宜﹕當歸6g﹑茯苓1g﹑北氏6g﹑薏米10g﹑山楂15g﹑炒扁豆10g﹑橘紅10g﹑﹔鯉魚1尾﹐炖湯食用﹐每月連服7~10天﹒

>(返回实例) >(闭经草药,健康食品推荐) >(本页目录)

不孕腰痠帶稀治疗录
女子不孕是指生育年齡的婦女﹐婚後夫妻同居了三年以上雙方未採取任何避孕措施﹐無故不能受孕的一種病症﹒女子從未受孕者﹐稱為原發性不孕﹔曾經懷孕生產﹐後又無故不能懷孕者﹐稱為繼發性不孕﹒不孕的原因很多﹐丘腦下部﹑腦垂體﹑卵巢﹑子宮﹑輸卵管及陰道的多種疾病﹐都可引起不孕﹒另外﹐身體虛弱及精神因素等﹐也可導致不孕﹒中醫認為﹕女子不孕多因腎虛精虧﹐氣血不足﹐肝郁氣滯﹐子宮寒冷﹐痰濕阻滯等原因所致﹒
腎虛精虧﹕久婚不孕﹐經血量少﹐性慾淡漠﹐腰膝痠軟﹐面色晦暗﹐神疲乏力﹐帶下最多﹐小便頻數﹐舌淡苔薄﹐脈沉細弱﹒治宜滋補肝腎﹐養精種玉﹒
食宜﹕熟地6g﹑山萸肉6g﹑生地6g﹑巴戟6g﹑當歸10g﹑川芎5g﹑菟絲子(包)10g﹑茯苓10g﹑淮山10g﹑蟲草3g﹑枸杞10g﹑紫河車2g﹑肉蓯蓉6g﹑烏雞(或黃雌雞)1只﹐炖湯食用﹐每日一劑﹒
氣血虛弱﹕證治同案例﹒
肝郁氣滯﹕月經先後無定期﹐量少色暗﹐經期乳房脹痛﹐胸脅脹悶﹐痛經腰痠﹐性情抑鬱或急躁易怒﹐舌紅苔薄﹐脈弦或澀﹒治宜疏肝理氣﹐活血調經﹒
食宜﹕香咐6g﹑陳皮10g﹑當歸10g﹑川芎6g﹑益母草10g﹑甘松3g﹑黃花菜20g﹑齊菜20g﹑烏雞一只﹐炖湯食用﹒
痰濕阻滯﹕月經不調﹐血色暗淡﹐體格肥胖﹐帶下量多﹐面色白光 白﹐胸悶痰多﹐月完腹脹滿﹐頭暈乏力﹐口淡無味﹐心慌氣短﹐舌淡胖﹐苔白膩﹐脈滑﹒治宜燥濕化痰﹐調經助孕﹒
食宜﹕陳皮10g﹑決明子10g﹑白朮5g﹑川芎6g﹑香咐5g﹑神曲(包)10g﹑黃牛肉半斤﹒
諸藥煎煮1小時﹐取汁煮牛肉﹐待湯汁濃厚時﹐食肉喝湯﹒每日一劑﹐經常食用﹒
宮寒不孕﹕月經延期﹐經血量少﹐色紫有塊﹐小腹冷痛﹐畏寒肢冷﹐手足冰涼﹐脈沉細無力﹒治宜溫經散寒﹐啟宮助孕﹒
食宜﹕熟地10g﹑當歸10g﹑艾葉6g﹑川芎5g﹑附子15g﹑香附6g﹑北方2羊肉1斤(或鹿肉50g)﹐炖服﹐每日一劑﹐連用10~30天﹒

>(返回实例) >(不孕草药,健康食品推荐) >(本页目录)

害喜嘔吐治疗录
妊娠嘔吐﹐又有“妊娠惡阻”﹑“子病”﹑“病兒”﹑“食病”﹑“惡阻”﹑“阻病”等別稱﹐是指婦女在懷孕早期(20天~3個月)﹐出現惡心嘔吐﹐頭暈疲倦﹐胃痛厭食﹐甚則食入即吐的一種病症﹒
輕者多於早晨起床時惡心嘔吐﹐食時加重﹐伴見厭食擇食﹑疲倦乏力等表現﹔重者整日嘔吐不止﹐甚至出現營養不良﹑脫水﹑酸中毒等表現﹒一般來說﹐妊娠嘔吐多在3個月後自然消失﹐但也有一直持續至分娩過後才停止者﹒
妊娠嘔吐的原因﹐目前還不十分清楚﹒一般認為與人體胎盤激素的含量有關﹐尤其是與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含量有關﹒中醫認為脾胃虛弱﹑胃失和降﹐或者脾虛濕阻﹑濁氣上逆以及肝氣橫逆﹑肝胃不和等原因都可引起本病的發生﹒
出現妊娠惡阻之後﹐除了應積極設法治療之外﹐還應保持心情舒暢﹐精神愉快﹐選擇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食品﹐堅持少食多餐的原則﹐盡可能多吃自己比較喜歡的食品﹐並且經常變換食物種類及烹調方法﹒
臨床上﹐妊娠嘔吐除了表現為肝胃不和外﹐還可見脾胃虛弱型﹒其主要臨床表現為惡心嘔吐﹐吐物清稀﹐胃痛腹脹﹐厭食擇食﹐頭暈胸悶﹐神疲嗜誰﹐舌淡苔白﹐脈沉緩滑﹒治宜健脾和胃﹐將逆止嘔﹒
食宜﹕陳皮10g﹑黨參10g﹑茯苓10g﹑白朮10g﹑甘草6g﹑砂仁3g﹑蘆根10g﹑白扁豆10g﹑炒麥芽15g﹑焦山楂15g﹑橄欖7~10粒﹑百合10g﹑紅棗10粒﹑生薑3片﹒鯽魚1尾(約半斤重)或藕粉30g﹒前10味藥布包﹐與百合﹑橄欖同放入砂鍋﹐加入清水適量﹐大火煮滾後﹐小火慢煮40分鐘﹐取汁備用﹔藥渣再煮一次﹐兩次藥汁混勻後﹐加鯽魚﹑百合﹑橄欖﹑紅棗﹑生薑﹐煮湯食用(不能吃魚者﹐也可把棗﹑薑放入藥汁中煎煮10分鐘後﹐用藥汁沖藕粉食用)﹒每日一劑﹐可連用5~7天﹒

>(返回实例) >(害喜嘔吐草药,健康食品推荐) >(本页目录)

經前腹脹頭暈治疗录
本病﹐中醫稱為“月經前後諸症”﹒大凡育齡婦女﹐於月經前後或經期經常出現頭痛頭暈﹑失眠多夢﹑煩躁不安﹑身體發熱﹑週身疼痛﹑胸脅脹悶﹑水腫腹瀉甚至精神失常﹐苦笑不安等一系列臨床表現者﹐統稱為月經前後諸症﹒
本病相當於西醫所說的“經前期緊張綜合症”﹒一般認為﹐其發生與經前體內雌激素﹑黃體酮的分泌不平衡以及腎上腺功能失調有關﹒
中醫認為﹕本病發生多因情志不暢﹑肝郁氣滯﹐肝陰不足﹑血虛肝旺以及脾腎陽虛﹑水濕不化等原因所致﹒臨床上除見“經行浮腫”﹑“經行泄瀉”等表現之外﹐還可見到“經行發熱”﹑“經行頭痛”﹑“經行身痛”﹑“經行失眠”等多種形式﹒但無力其表現如何﹐通常都可區分為以下三種證型加以辨治﹒
肝氣郁滯﹕經前或經期乳房﹑乳頭脹痛﹐甚至疼痛劇烈不能觸衣﹐伴見胸脅滿悶﹑小腹脹痛﹑頭暈頭痛﹑煩燥失眠﹑腹脹納差﹑水腫便溏﹐月經量少﹑血色鮮紅或見紫黑血塊﹐舌邊尖紅﹐苔薄黃﹐脈弦滑或澀﹒治宜疏肝解郁﹐行氣活血﹒
食宜﹕益母草30g﹑當歸6g﹑川芎6g﹑佛手10g﹑香附6g﹑芹菜150g﹑雞蛋一粒﹐煮湯食用﹒於經前10天﹐連服7~10劑﹒此方適用于症輕者﹒
藥宜﹕柴胡10g﹑枳殼10g﹑橘核10g﹑香附10g﹑白芍10g﹑甘草10g﹑陳皮10g﹑川芎10g﹑益母草10g﹑丹皮10g﹑梔子10g﹑炒麥芽15g﹑神曲15g﹑郁金10g﹑丹參15g﹑車前子(包)15g﹐水煎服用﹒每日一劑﹐於經前10天開始服用﹐連服7~10天﹒
肝陰不足﹕經前﹑經前或經後胸疼﹐小腹脹滿﹐頭暈頭痛﹐煩燥失眠﹐腰背痠痛﹐週身乏力﹐耳鳴多夢﹐月經量多﹐舌淡苔白﹐脈弦細數﹒治宜補血養肝﹐滋陰潛陽﹒
食宜﹕烏雞一只(洗淨﹑切塊)﹑枸杞10g﹑菊花6g﹑香附5g﹑益母草15g﹑川芎6g﹑當歸6g﹑炒棗仁15g﹑生地10g﹑茯苓10g﹑淮山10g﹑杜仲10g﹑柏子仁15g﹑麥冬10g﹑沙參10g﹑浮小麥15g﹐同入砂鍋炖湯﹒於月經前10天開始食用﹐連食7~10天﹒
脾腎陽虛﹕證治同案例﹒

>(返回实例) >(经前腹胀草药,健康食品推荐) >(本页目录)

慣性流產治疗录
凡女子懷孕後﹐連續流產三次以上﹐且都發生在同樣的月份﹐或屢孕屢流者﹐稱為“習慣性流產”﹐中醫叫做“滑胎”﹒認為此病多因先天稟賦不足﹑後天調養失當或恣情縱慾﹑房室不節﹑肝腎兩虧﹔或疲勞過度﹐大病久病﹐身體虛弱﹐中氣不足﹐引起帶脈失約﹐固胎無力而致胎動﹑滑胎﹒
中氣不足﹕小產多次﹐頭暈疲倦﹐小腹下墜﹐陰道出血﹐心悸氣短﹐腹脹納差﹐面色萎黃﹐四肢痠困﹐舌淡苔白﹐脈沉細弱﹒治宜益氣補血﹐升陽固胎﹒
食宜﹕老母雞肉200~300g﹑黨參10g﹑北氏10g﹑蘇葉6g﹑蘇梗6g﹑蓮子10g﹑龍眼10g﹑寄生6g﹑太子參5g﹑淮山10g﹑炙甘草3g﹑陳皮3g﹑紅棗10枚﹐炖湯食用﹒每週3~4劑﹐滑胎月份過後﹐每週1~2劑﹐至足月為止﹒
肝腎兩虧﹕流產小產﹐陰道出血﹐腰膝痠痛﹐小腹墜脹﹐頭暈耳鳴﹐尿頻夜尿﹐舌紅少苔﹐脈弦細數﹒治宜滋補肝腎﹐養精保胎﹒
食宜﹕烏雞一只(300~500g)﹑杜仲20g﹑淮山15g﹑菟絲子10g﹑生地10g﹑黃精5g﹑寄生6g﹑川斷3g﹑枸杞15g﹑蓮子10g﹑黑豆10g﹐慢火煲湯食用﹒每週3劑﹐至滑胎月份過後﹐改為每週1~2劑﹐足月為止﹒

>(返回实例) >(慣性流产草药,健康食品推荐) >(本页目录)

流產先兆治疗录
凡女子懷孕之後﹐陰道不時少量出血﹐或時出時止﹐淋漓不斷﹐但無腰痠﹑腹痛﹑胎動下墜等感覺者﹐稱為“胎漏”﹑“漏胎”或“胞漏”﹔反之﹐若見胎動下墜﹑腰痠腹痛其或陰道出血見紅者﹐則稱為“胎動不安”﹐西醫稱為“先兆流產”﹒臨床上﹐此病的治療以“安胎”﹑“保胎”為主﹐但在進行安胎﹑保胎之前﹐最好先請醫生認真檢查胎兒是否正常﹐若胚胎已經死亡﹐則無保胎的必要﹒
除了血熱可引起本病之外﹐氣血虧虛﹑腎氣不足﹑跌挫外傷等原因﹐也可引起沖任不固﹑胎元失養而致胎漏﹑胎動不安﹒
氣血虧虛﹕腰痠腹痛﹐胎動下墜﹐胎漏下血﹐量少色淡﹐面色萎黃﹐唇淡無華﹐頭暈乏力﹐心慌氣短﹐腹脹納差﹐便溏水腫﹐舌淡苔白﹐脈細弱無力﹒治宜益氣養血﹐補腎安胎﹒
食宜﹕老母雞肉500g﹑當歸6g﹑北氏15g﹑黨參10g﹑龍眼10g﹑白朮6g﹑茯苓10g﹑遠志通6g﹑蘇葉10g﹑菟絲子(包)15g﹑炙甘草6g﹑熟地10g﹑枸杞15g﹑車前子(包)15g﹑砂仁6g﹑炒扁豆10g﹐每日一劑﹐炖湯食用﹒
腎氣不足﹕腰膝痠痛﹐腹脹下墜﹐胎漏下血﹐量少色淡﹐頭暈耳鳴﹐尿頻多尿﹐畏寒怕冷﹐神疲夜尿﹒治宜補腎益氣﹐安胎護元﹒
食宜﹕龜肉250~500g(切塊)﹑杜仲10g﹑黨參10g﹑菟絲子(包)15g﹑﹑淮山10g﹑寄生6g﹑北氏10g﹑枸杞15g﹑蓮子10g﹑巴戟10g﹑砂仁5g﹑熟地10g﹑黑豆10g﹑艾葉6g﹑黑芝麻(包)10g﹑覆盆子15g﹑益智仁4g﹒
諸藥布包﹐與龜肉同放入砂鍋或電子砂煲﹐炖湯或煲湯食用﹒每日一劑﹐連食5~7天﹒
跌挫外傷﹕跌仆閃挫﹐或勞力過度﹐損傷胎元﹐腰痠腹脹﹐胎動下墜﹐胎漏下血﹐腹痛隱隱﹐頭暈緊張﹐舌紅苔白﹐脈細緩滑﹒治宜調氣養血﹐護攝胎元﹒
食宜﹕雞蛋2粒﹑川續斷3g﹑當歸6g﹑川芎6g﹑菟絲子(包)15g﹑白朮5g﹑杜仲10g﹑黑豆10g﹑枸杞15g﹑寄生6g﹑黨參10g﹑艾葉炭5g﹑陳皮5g﹑砂仁5g﹑甘草5g﹑紅棗10粒﹒
黑豆﹑枸杞﹑紅棗洗淨備用﹔諸藥加清水適量﹐小火慢煮1小時左右﹐棄渣留汁﹔加黑豆﹑枸杞﹑紅棗及雞蛋﹐小火慢煮至豆熟即可﹒食蛋喝湯﹐每日一劑﹐連用3~5劑﹒

>(返回实例) >(安胎草药,健康食品推荐) >(本页目录)



首页 | 关于刘博士 | 食物治疗实例 | 草药治疗实例 | 中医治疗 | 食疗药膳专栏 | 健康咨询 | 联络刘博士 | 网站目录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2008-2013. 刘哲峰医学博士网  www.drliu.com.my 聚合内容

中医师